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人体解剖学》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研究 ——(2)

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 三、共享资源库后期建设规划 《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资源素材。随着全媒体时代课程

图1

三、共享资源库后期建设规划

《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资源素材。随着全媒体时代课程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共享资源库建设越来越多元化、精品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具体建设规划如下。

1.完善平台建设,增设校外访问界面、在线咨询等功能,实现学生和教师间的实时互动。

2.对教学核心资源和反馈性资源进行网络系统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跟踪分析;将习题库设置成两个层次,即课后练习和知识测试,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的基础上参加测试,测试后可根据成绩确定等级及等级的实时变更,既保证学习的完整性,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逐步实现教学核心资源和教学案例资源的精品化。除增加案例的呈现形式外,内容上要增加作品介绍、个人感悟、教师、学生点评等,进一步增强共享资源的互动功能。

4.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GIF动画演示资源,把《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功能等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展示给学生,既有趣又有效。

5.开发数字化人体解剖生命科学馆(3),为课外实践学习提供支持。近年来,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所需尸源日益紧张,如果能收集一定数量的人体解剖标本照片或图片,再加以编辑整理,按人体系统或局部在共享平台上设专区展示、交流,就会弥补学生缺失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解剖学基础。

四、小结

建设《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对教师来说,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既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又可拓展学习空间,还能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建设成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边用边建,不断完善、创新,满足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注释: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第2-3页.

(2)梁林梅,李逢庆.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特征分析.

(3)王卿.共享型人体解剖学资源库建设构想.

[1]孙海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通信电源专业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1).

[2]陆嵘辉,顾利英.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以“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资源库为例[Z].

[3]许子华,张海燕,等.《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2).

[4]单伟,秦书剑,等.人体解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J].解剖科学进展,2013,(04).

一、建设《人体解剖学》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必要性分析(一)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兼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常态(1)。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构建共享资源库,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一条有效路径。(二)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1月,我们对11所专科院校教师就《人体解剖学》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11所学校全部都在建设课程共享资源库,已初见成效,82%开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2)共享资源库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学视频、GIF动画资源库、习题库、微课、图片库、教学案例、教案、思维导图、PPT课件、图学练习库、解剖教学软件、课程标准、电子教材等。其中,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库最丰富;吉林大学通化医药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学院三所院校正在建设非常有特色的GIF动画资源库;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泰山护理学院四所院校正在建设微课资源库;有四所院校的资源库内容少,只有PPT、教案或视频或习题。由此可见,作为一所本科院校,我们的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已经滞后,必须加快步伐,迎头赶上,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三)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目前,《人体解剖学》教学面临诸多矛盾,亟待解决:内容多与学时少;学生数量多与辅助教学资源少;培养目标多元化与教材相对单一;教得多与学得少……课程共享资源库建成,必能缓解以上矛盾。2.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收集素材,编写讲义、图学练习题库、习题,录制微课,建设网络等。在此期间,必然会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拓展学科视野,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等,从而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3.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有利于确立以师生对课程新需求为导向的持续建设机制。(四)符合全媒体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现在,学生大多追求个性化学习,更愿意用电子屏幕阅读,喜欢以超文本的方式获取信息(2)。言外之意是,网络信息化的共享资源库对学生是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是他们喜爱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总的来说,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二、《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建设思路及内容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扎实实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一直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共享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1.建设思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所以共享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专业性、实践性,遵循“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原则,组建团队,科学设计,开发资源,建设平台。2.建设内容:共享资源库是师生教与学的平台,任何有助于教学的视频、动画、案例、教学设计、习题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呈现。平台建设依托超星尔雅学习通App和校园网,具体建设过程中,将所有资源分成三大模块:一是教学核心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库、教学课件库、电子教案库、图片库;二是教学反馈资源,包括图学练习库、习题库;三是案例资源,包括学生的优秀学习笔记、学生绘制的优秀解剖图集、教师的优秀研究项目等。各模块内容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别。“核心资源”主要是方便教师备课、专业研讨和学生上网学习;“反馈资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后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资源”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专业课题研究。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具体内容建设过程如图1所示。图1三、共享资源库后期建设规划《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资源素材。随着全媒体时代课程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共享资源库建设越来越多元化、精品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具体建设规划如下。1.完善平台建设,增设校外访问界面、在线咨询等功能,实现学生和教师间的实时互动。2.对教学核心资源和反馈性资源进行网络系统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跟踪分析;将习题库设置成两个层次,即课后练习和知识测试,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的基础上参加测试,测试后可根据成绩确定等级及等级的实时变更,既保证学习的完整性,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3.逐步实现教学核心资源和教学案例资源的精品化。除增加案例的呈现形式外,内容上要增加作品介绍、个人感悟、教师、学生点评等,进一步增强共享资源的互动功能。4.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GIF动画演示资源,把《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功能等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展示给学生,既有趣又有效。5.开发数字化人体解剖生命科学馆(3),为课外实践学习提供支持。近年来,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所需尸源日益紧张,如果能收集一定数量的人体解剖标本照片或图片,再加以编辑整理,按人体系统或局部在共享平台上设专区展示、交流,就会弥补学生缺失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四、小结建设《人体解剖学》共享资源库,对教师来说,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既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又可拓展学习空间,还能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建设成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边用边建,不断完善、创新,满足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注释:(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第2-3页.(2)梁林梅,李逢庆.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特征分析.(3)王卿.共享型人体解剖学资源库建设构想.参考文献:[1]孙海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通信电源专业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1).[2]陆嵘辉,顾利英.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以“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资源库为例[Z].[3]许子华,张海燕,等.《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2).[4]单伟,秦书剑,等.人体解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J].解剖科学进展,2013,(04).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qikandaodu/2020/1225/555.html

上一篇:探讨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
下一篇:低成本 高效益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童心乐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