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桂圆高产方式很复杂学会果树更新技巧,促进稳

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桂圆也称为龙眼,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因其外形而得名。新鲜的龙眼口感很好,果肉晒制成干,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作为药材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用途

桂圆也称为龙眼,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因其外形而得名。新鲜的龙眼口感很好,果肉晒制成干,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作为药材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尤为广泛,因此,桂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

龙眼作为一种常见水果,在我国有着广泛种植,也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有效措施。龙眼栽培的基础是“种”,而提高产量的关键则是“管”。如果田间管理及时且措施恰当,可以促使龙眼自弱转强,反之则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我们必须明确龙眼各个阶段的生长特点,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促进龙眼产量提升、品质改善。

一、桂圆对种植环境的要求

由于龙眼是常绿树木,更加喜欢干热的天气和光照条件。因此,桂圆植株生长温度主要集中在24-26度。再加上龙眼属于深根型植物,可以克服干旱和贫瘠的土壤结构,但也要有效地考量客观条件,才能确保龙眼生长状况良好。

1、土壤要求

龙眼植株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量土壤结构,尽管龙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碱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种植龙眼,龙眼栽培的最佳土壤生长环境是:土层维持在1-2米,pH值维系在5.4-6.5,偏酸性。土质最好是砾质或者沙质土壤,而且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腐败物质较为丰富的土壤也非常利于龙眼的生长。

2、水分要求

由于龙眼本身是比较耐旱植物,对于降水量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确保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1600毫米以下,就能充分满足龙眼的生长需求。如果出现水资源分布不均或者水土严重流失的情况,对于龙眼果实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果实发育期间,我们一定要确保土壤内水分适中,以有效保证增收增产。

3、温度要求

在冬季生长的时候,龙眼需要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不仅便于植株调节自身营养成分的平衡,还能够有效提高植株花芽的分化。对于温度的调控,我们应该根据植株的不同时期进行有效调节,抽穗期温度要控制在8-15度,龙眼的花期则要提升温度至19-27度。

二、建立桂圆种植园区

在选择桂圆园地时,我们应当把气候条件、地形土壌、水源等因素考虑周全。其中,霜冻是限制龙眼栽培的主要因素。当环境温度在零下会引起严重的冻害,我们应避免在有严重霜冻的地区栽培龙眼,需要避免在经常有大风吹刮的地段或者在易有冷空气沉积的地段建园,最好是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红土壤、黄土壤、沙土壤。应当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段建园,良好的灌溉条件是龙眼获得连续丰产稳产的保证,如果可以引水建池,保证喷药和干旱浇灌,坡地也是可以发展龙眼的种植。

龙眼品种繁多,在品种选择上,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用市场需求的眼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采取慎重的态度,合理选择“当家”品种。目前,石硖龙眼可以做为“当家”品种。这个龙眼品种优点多:肉脆且甜、不易退糖、皮薄,且具备早结、丰产、稳产的特点,市场价格好,有经济发展潜力。

三、幼龄果园的管理

1、扩穴改土

一般于每年的10-11月份实施,3-4年内完成全园扩穴改土。扩穴深度为50-60厘米,每株回填绿肥30-50公斤、石灰粉2公斤、钙镁磷肥2公斤,并与表土混合、分层压埋。

2、合理施肥

我们应该保持土壤足够湿润,提倡“一梢二肥”,薄肥勤施。龙眼的施肥应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在新梢抽生前及抽梢后,沿着树冠外缘滴水线处开条沟或环形沟施用。

3、整形修剪

在定植或高接换种成活第2次新梢老熟后,定干高50厘米,留主枝3-4条,定向选留2-3个副主枝,每个副主枝再配置2-3个侧枝即可,尽快培育成主枝、副主枝、侧枝分布合理,层级分明的半矮化、圆头型早结丰产树冠。

4、中耕套种

结合追肥,每年需要中耕除草2-3次。树冠外缘滴水线以外,实施草生栽培,间种豆科作物或矮秆绿肥,夏秋季节割青覆盖树盘。

四、结果树的管理

1、土壤管理

(1)中耕培土

龙眼的树冠下土壤要经常中耕除草;果园空地提倡草生栽培,秋季除草覆盖。秋冬季利用冲积土、塘泥、红壤土等进行树盘培土,每株每次培土500-750公斤。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zonghexinwen/2020/0910/427.html

上一篇:建民宿种果树 带领乡邻同致富
下一篇:此果树﹣25度冻不死, 比糖果还甜, 沾土就活, 种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