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将遗产转化为资源谈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利用(4)

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虽然从多声部民歌改编成合唱的作品不多,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前面已提及的男声无伴奏合唱《嘉陵江号子》。1955年,四川省的男声合唱《嘉陵江号子》(朱

虽然从多声部民歌改编成合唱的作品不多,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前面已提及的男声无伴奏合唱《嘉陵江号子》。1955年,四川省的男声合唱《嘉陵江号子》(朱中庆改编、田寄明填词、范裕伦领唱)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获金奖,这是我国第一个到国外演出的多声部民歌品种(改编谱于1956年底在《音乐创作》与《歌曲》上刊登)。行船号子原本就有很多独立的单曲,运用于不同的水流状况与行船作业之中,在改编时,作曲家依据乐曲结构发展的需要,将不同的单曲进行有机组合,组成联套结构。这首合唱作品,在旋律上将开始时的核心音调贯穿全曲,并运用变奏原则使乐思的展开在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发展;在多声手法上,保持了原生号子的以领和合唱为主的手法,和声上则以五声纵合和声的运用为主,技法上虽然并不复杂,但在领和声部的配合特别是在各段落的节奏与速度安排上张弛有序,与劳动场景和情绪高度吻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生动场面,表现了船工们勤劳、勇敢、坚韧、幽默的性格特征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既具有很好的合唱效果,又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改编自多声部民歌的合唱作品,从诞生以来,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一艺术现象,一定有助于对多声部民歌发展问题的理解加深认识,并能给从事中国合唱艺术的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以上就我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传承与传播以及发展与利用等问题作了简要分析与归纳,从中亦可窥见,类似于我国多声部民歌的其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存现状。当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挖掘、传承、保护与发展,虽已形成一种社会共识,然具体要如何对此共识付诸实践并获良好成效,仍需要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合理的审视、思考与总结。为此,我认为需要充分把握好几种关系,即传统与现代、传承与传播、遗产与资源、保护与开发、本真性与创新性等;此外,建议有关部门与学术机构召开此类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博采众长,将相关问题进一步予以聚焦,进而为人类口头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中国式”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注释:

①本文依据作者2019年6月19日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的专题学术讲座整理而成。

②《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http:///n/2014/0328/c1.html。

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

④除上述各民族之外,据传在独龙族中也有少量多声部民歌流传。

⑤本表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的《中国民族语言系属简表》(人民出版社,1984,第585-586页)调整而成。

⑥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⑦樊祖荫:《发挥“传”与“承”的两个积极性,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载《音乐探索》,2011年第3期,第7-8页。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qikandaodu/2021/0329/729.html

上一篇:果树优质农艺节水保肥综合技术分析
下一篇: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研究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